期刊简介

本刊一直坚持服务于基层临床医疗,非常注重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内容覆盖临床、基础、护理、健康教育及卫生设施建设等。全年24期(半月刊),欢迎投递各种与医学相关的稿件。

点击详情 >

主管单位: 中国乡村医生

主办单位: 吉林东北亚出版传媒集团有限公司

出版部门: 《中国社区医师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22-1405/R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22-1405/R

邮发代号: 北京

出版周期 旬刊

创刊时间 1985

出版地区 北京

出版地区 北京

订购价格 820.00

杂志荣誉 吉林省政府评为社会与经济效益“双十佳”期刊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首页>中国社区医师杂志
  • 杂志名称:中国社区医师杂志
  • 主管单位:中国乡村医生
  • 主办单位:吉林东北亚出版传媒集团有限公司
  • 国际刊号:22-1405/R
  • 国内刊号:22-1405/R
  • 出版周期:旬刊
期刊荣誉:吉林省政府评为社会与经济效益“双十佳”期刊期刊收录:万方收录(中), 上海图书馆馆藏, 国家图书馆馆藏, 知网收录(中), 维普收录(中)
中国社区医师杂志2002年第10期文章
  • 巨幼细胞贫血

    巨幼细胞贫血是多种原因引起的以增殖细胞巨幼变为特征的一组贫血综合征,DNA合成障碍是其共同生化基础.其中,因叶酸和维生素B12缺乏所引起的营养性巨幼细胞贫血占95%.据国外报道1/3妊娠妇女,90%嗜酒者和50%以上麻醉品成瘾者有叶酸缺乏,1/3住院病人血清叶酸低于正常.......

    作者:贾姣源;王守云;姜玉珍 刊期: 2002- 10

  • 缺铁性贫血

    缺铁性贫血(IDA)是由于体内贮存铁消耗殆尽,不能满足正常红细胞生成的需要而发生的贫血.属于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IDA是常见的一种贫血,在育龄期妇女和婴幼儿中发病率很高.据世界卫生组织调查:世界人口的10%~20%存在缺铁现象(在出现贫血之前的阶段称为缺铁),全球约有6~7亿人患缺铁性贫血.......

    作者:李景贺;卢爱萍;姚娟;姜玉珍 刊期: 2002- 10

  • 贫血治疗方法的选择

    贫血发病机制复杂,病因表现多种多样,贫血程度轻重不一,血液学异常不尽一致,有时原发病隐匿,极易误诊.故治疗贫血,原发病的诊断是关键,只有找出病因才能有效地治疗贫血.......

    作者:王旭;王春红;姜玉珍 刊期: 2002- 10

  • 常见贫血的血象、骨髓象检查

    贫血作为一种临床常见的症状,它涉及多种疾病和综合征,常使临床医生难以着手诊治.随着血细胞分析仪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为我们对贫血病因的初步诊断提供了更加可靠的依据.根据血细胞分析仪提供的数据,再结合血涂片、骨髓涂片的检查、细胞化学及一些相关的生物化学检查,就不难对贫血做出正确的诊断.......

    作者:卢爱萍;王秀丽;王旭 刊期: 2002- 10

  • 贫血临证指要

    1燮理五脏,审因而治贫血之治不可胶执于一法,应注意燮理五脏,审因而治.林佩琴说:禀水谷之精华,出于中焦,以调和五脏,洒陈六腑者,血也.生化于脾,宣布于肺,统于心,藏于肝,化精于肾,灌输百脉,其清而纯者,为守脏之血,清中之浊者,为腑络之血,清中之清者,为营经之血.......

    作者:滕中光 刊期: 2002- 10

  • 贫血病人的护理

    贫血是临床上常见的由多种不同原因或疾病引起的共同症状.单位容积内血液中的血红蛋白浓度(Hb)、红细胞计数(RBC)和血细胞比容(HCT)低于同性别、同年龄、同地区的正常值,且有临床症状谓之贫血.临床上常根据血红蛋白浓度(以成年男性为例)将贫血分为轻度贫血(Hb《120g/L),中度贫血(Hb《90g/L),重度贫血(Hb《60g/L),严重贫血(Hb《30g/L).对贫血病人的护理除了要看其血红蛋......

    作者:章宝玲;王守云;王辉 刊期: 2002- 10

  • 骨髓病性贫血

    因肿瘤或其他细胞广泛浸润以及肉芽和广泛纤维组织大量增生,使骨髓结构破坏和红系造血减少,从而发生贫血,称为骨髓病性贫血.......

    作者:杨梓梅 刊期: 2002- 10

  • 贫血

    贫血是指各种不同原因或疾病引起的共同症状,而不是一个疾病的名称.外周血中单位容积内血红蛋白浓度(Hb)、红细胞计数(RBC)和(或)血细胞比容(HCT)都低于相同年龄、性别和地区的正常标准,即为贫血.一般认为,在平原地区成年男性Hb《120g/L,RBC《4.0×1012/L,HCT《0.40,女性Hb《110g/L,RBC《3.5×1012/L,HCT《0.35,就可诊断为贫血.贫血可以发生于多......

    作者:祝雁;卢爱萍;王秀丽;姚娟;姜玉珍 刊期: 2002- 10

  • 药物与贫血

    各系统疾病及许多因素均可引起贫血,故诊断贫血时,首先考虑到其发生的原因.其中随着医药事业的飞速进步在对人类健康做出积极贡献的同时,其对少数患者引起的不良反应之严重后果不得不引起广大临床工作者的关注.此仅就药源性贫血浅议如下:......

    作者:董春玲;王秀丽;王守云 刊期: 2002- 10

  • 贫血的辨证论治

    贫血是现代医学病名,一般说与中医的血虚有一定关系,但血虚是证,不是病.再生障碍性贫血(无感染征象)则属于中医虚劳范畴,有感染征象则属中医温热、血证范畴,病情迅速,表现凶险者,则属于急劳髓枯;一般的营养不良性贫血,多属中医的黄肿范畴;钩虫病所致的贫血则又属虫积范畴.......

    作者:滕中光 刊期: 2002-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