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本刊一直坚持服务于基层临床医疗,非常注重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内容覆盖临床、基础、护理、健康教育及卫生设施建设等。全年24期(半月刊),欢迎投递各种与医学相关的稿件。
点击详情 >主管单位: 中国乡村医生
主办单位: 吉林东北亚出版传媒集团有限公司
出版部门: 《中国社区医师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22-1405/R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22-1405/R
邮发代号: 北京
出版周期 旬刊
创刊时间 1985
出版地区 北京
出版地区 北京
订购价格 820.00
杂志荣誉 吉林省政府评为社会与经济效益“双十佳”期刊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往期目录
-
2001
-
2002
-
2003
-
2004
-
2005
-
2006
-
2007
-
2008
-
2009
-
2010
-
2011
-
2012
-
2013
-
2014
-
2015
-
2016
-
2017
-
2018
-
2019

- 杂志名称:中国社区医师杂志
- 主管单位:中国乡村医生
- 主办单位:吉林东北亚出版传媒集团有限公司
- 国际刊号:22-1405/R
- 国内刊号:22-1405/R
- 出版周期:旬刊
-
急性心肌梗死的常规治疗
一般治疗应加强监测,密切观察心律、心率、血压和心功能变化;立即建立静脉通道,以便随时应用急救药物;必要时还应监测肺毛细血管压和静脉压.在急性心梗早期,早期给氧,可减轻气短、疼痛和焦虑等症状.......
作者:冯丽;徐为然 刊期: 2004- 18
-
冠心病诊断手段的应用和价值评价
无创性心电图检查心电图在冠心病,尤其是急性心肌梗死诊断中的地位,到目前为止尚没有其他方法能取代.......
作者:韩立坤;张天资 刊期: 2004- 18
-
冠心病危险因素
不可变危险因素家族史大量研究都观察到了冠心病的家族聚集现象.大多数是由遗传与环境因素联合所致,而年轻人患病时,遗传因素显得尤为重要.......
作者:张佳佳;高君 刊期: 2004- 18
-
急性心肌梗死药物治疗中需注意的问题
首剂阿司匹林的使用阿司匹林对急性心肌梗死、各种类型的冠脉综合征皆有效,确诊后应立即嘱病人咀嚼阿司匹林片300mg,通过口腔颊部黏膜吸收,迅速达到治疗性血药浓度.......
作者:张明秋 刊期: 2004- 18
-
不稳定型心绞痛
临床表现①诱发心绞痛的体力活动阈值突然或持久地降低;②心绞痛发生频率、严重程度和持续时间增加(可持续达30分钟),出现静息性或夜间性心绞痛;③胸痛放射至附近或新的部位;④发作时伴有新的相关症状,如恶心、呕吐、出汗、心悸或呼吸困难;⑤休息、服用硝酸酯类药物仅能暂时或不完全缓解心绞痛;⑥急性心梗后早期(2周内)再次发生心绞痛,以及冠状动脉成形术后心绞痛、冠状动脉旁路术后心绞痛;⑦近2个月内新发生的心绞......
作者:张蕾;石琳琳 刊期: 2004- 18
-
冠心病命名和分型的历史沿革
人们通常认为冠心病就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简称,这种认识是片面的.要了解什么是冠心病,就必须了解冠心病命名和分型的历史沿革,以下本文将作简要介绍.......
作者:高长斌;赵洪生 刊期: 2004- 18
-
冠心病的中医辨治法则
本病的病理改变,多因气滞、血瘀、痰浊、寒凝等引起脉络痹阻不通,病为本虚标实,扶正与祛邪是治疗本病的两大法规.一般治本宜补,治标宜通.......
作者:卓一 刊期: 2004- 18
-
冠心病与感染和抑郁的关系
感染感染,尤其是肺部感染,可诱发或加重冠心病及其所致的心力衰竭.发热可使心肌耗氧量和心脏负荷增加:呼吸困难、呼吸频数增加将进一步耗氧;心律加快加重心肌缺血性损害;肺部感染引起的咳嗽使胸内压升高,直接加重右心负荷;肺炎病原体可以直接侵犯冠脉血管,引起免疫损伤,促进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
作者:徐为民;冯丽 刊期: 2004- 18
-
急性心肌梗死的并发症
乳头肌功能失调或断裂发生率高达50%,二尖瓣乳头肌因缺血、坏死而发生收缩功能障碍,造成不同程度的二尖瓣脱垂和吹风样收缩期杂音,第一心音可不减弱或增强,可引起心力衰竭.轻症者可以恢复,其杂音可消失.后内侧乳头肌发生断裂常于下壁心梗后2~7天,表现为急性肺水肿、休克,听诊杂音特征不固定,甚至可因左房压的快速升高而无杂音.超声心动图可明确诊断.......
作者:关姝;包秀兰 刊期: 2004- 18
-
变异型心绞痛
临床表现和诊断发病时间常集中在午夜至上午8时,静息时发作.有的患者胸部不适非常严重,自述为疼痛,且常伴有因心律失常所致的昏厥.其临床表现与冠状动脉造影的血管狭窄程度不成正比.戒酒可能会促进本病发作,少量饮酒可预防冠状动脉痉挛.心电图主要表现为胸痛时ST段抬高.有些病人可在ST段抬高后出现ST段压低和T波改变,可见室速、室颤及传导阻滞.在下壁和前壁导联都出现ST段抬高者,猝死的危险性增加.部分患者可......
作者:张明秋 刊期: 2004- 18
动态资讯
- 1 电针配合眼针等综合治疗面神经麻痹疗效观察
- 2 重症急性胰腺炎的几种严重并发症的治疗体会
- 3 湿性脂肪干细胞辅助自体颗粒脂肪注射移植术80例临床观察
- 4 县级医院手术室麻醉药品的安全使用管理
- 5 脑血管病伴帕金森病的相关危险因素的临床观察
- 6 如何做好实习护生带教工作
- 7 过敏性紫癜并发肠套叠7例误诊临床分析
- 8 肠息肉的护理及预防
- 9 胸腔镜下肺减容术在肺气肿治疗中的价值分析
- 10 肺功能检查在结缔组织病肺受累患者中的临床意义
- 11 高龄高危患者围手术期处理分析
- 12 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剖宫产后子宫瘢痕部位妊娠的临床疗效分析
- 13 剖宫产术中子宫下段及宫颈异常出血的治疗体会
- 14 睡前服用二甲双胍用于2型糖尿病治疗的临床研究
- 15 社区高血压患者96例的随访干预效果评价分析
- 16 疏肝解郁胶囊辅助舍曲林片治疗肝癌抑郁患者临床观察
- 17 血清TBIL水平与绝经后女性冠心病风险和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关系
- 18 沙美特罗/氟替卡松治疗支气管哮喘疗效分析
- 19 运动与产后抑郁关联研究进展
- 20 3种根管内消毒药物临床疗效比较